风湿骨病健康/健康饮食/中医养生/医药资讯/四季养生/养生美容/健康减肥/风湿疾病/骨质疏松/骨关节炎/颈椎病/腰椎病/肩周炎
当前位置: > 健康养生 > 美容养生 > >正文

三九养生堂

 来源: 标签:美容养生

导读: 冬季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最高的季节,同时也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最多的季节,冬季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心脑血管病变、神经病变,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,锻炼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,减少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,患者可结合自身体质每周……

  冬季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最高的季节,同时也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最多的季节,冬季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心脑血管病变、神经病变,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,锻炼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,减少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,患者可结合自身体质每周进行规律运动。同时应多食用膳食纤维,增加饱腹感,降低血糖,通便排毒。即糖尿病患者冬季需要从冬季饮食、运动、心理调节、预防感染、保暖等方面的来做好保健工作。

  糖尿病冬季饮食保健

  1、不能“吃软怕硬”

 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,吃较软的食物,血糖上升较快。如果将大米熬成粥,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,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,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,使血糖迅速升高。粥熬的时间越长,粥越黏稠,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。因此,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“吃软怕硬”。要“吃硬不吃软”,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,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。

  2、不能吃“独食”

 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,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,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。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。也就是说,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,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。

  3、不要“望梅止渴”

 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“多尿”症状,不敢多喝水,以至于“望梅止渴”。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。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,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,起到降血糖的作用。如果限制饮水,会导致血容量减少,进而升高血糖,而且会加重高渗(高于血浆渗透压)状态,对病情非常不利。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,为时已晚,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。

  4、不要“画饼充饥”

 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,每顿饭主食(粮食类)吃得很少甚至不吃。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,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,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,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,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。因此,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,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,否则容易出现酮症。

  5、不宜吃得过饱

 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、打饱嗝、恶心、呕吐等,还带有一股酸臭味,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。出现这些症状,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。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。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,每日进食要定时、定量,早、中、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/3。

  6、不宜多吃盐

  食盐中含有钠,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,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,会增加血容量,加重心、肾负担。正常情况下,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。糖尿病患者应为4~5克,如合并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,每天应控制在3~4克,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。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盐2~3克。

  7、不要喝碳酸饮料

 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,如可乐、雪碧等。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,未及时补水,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,此时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(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,表现为高血糖、严重脱水、意识障碍)。

  8、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

  饭后马上吃水果,会使血糖升高,增加胰岛的负担。此外,饭后立即吃水果,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、蛋白质“堵”在胃内,水果在胃内“驻扎”时间过长,会影响消化功能,引起胀气。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。因为这时胃肠较空,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,而且能避免胀气。

  糖尿病冬季运动保健

  1、了解病情,排除运动禁忌证

  在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前,医生应对其病情有所了解,从而排除运动禁忌证,如血糖控制不佳(空腹血糖>16.7 mmol/L)、出现酮症酸中毒等,并结合并发症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。

  2、评估当前运动水平

  以下3个简单的问题有助于医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当前运动水平(体力活动水平)有所了解,同时也有助于获悉易于被患者接受和喜欢的运动方式:①最近一周有没有进行运动?②最近一周经常进行什么运动?③最近一周每隔几天进行一次运动,每次运动量是多少?

  根据患者回答,并参考运动水平评估标准,从而明确患者当前运动水平。活动量小者:每天步行不超过4000步;或<30分钟/天,<3天/周。中等活动量者:每天步行4000~8000步;30~<60分钟>5天/周。

  3、个体化选择运动方式

  选择糖尿病患者喜欢并能坚持的运动方式,是确保运动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。在通常情况下,步行是最安全的运动方式,可成为首选,但医生应提醒患者在步行时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,以免因含胸驼背而引起背部肌肉疲劳,从而影响运动的持续性。乒乓球或羽毛球也是可供选择的运动方式,但应提醒患者运动时必须移动脚步,而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,且单打和双打的运动量也有差异。游泳作为运动量较大的运动方式,也适用于部分患者。

  4、合理设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

  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“中等强度”运动,以下3种指标有助于医生对中等强度进行较准确地界定:①运动时心跳加快,但呼吸不急促;②能持续运动10~30分钟,微微出汗,稍感累但仍能坚持运动;③第2天起床后无疲劳感。

  值得强调的是,中等强度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。同一个体,若当前体力活动水平不同,相应的“中等强度”则不同。如当前体力活动水平低、活动量小的患者在开始运动时以60~80 m/min的速度步行,就是中等强度;随着体力活动水平提高,步行速度增至90~100 m/min才能达到中等强度要求。此外,每天运动时间可分次累计,但每次持续时间应≥10分钟。每周运动频率也很重要,应达到5~7次,且至少隔天1次,每周3天以上,尽量避免连续2天或2天以上不运动。

  5、循序渐进,及时调整运动处方

  患者开始运动时应循序渐进。此外,运动处方也不能一成不变,应及时进行调整。一般而言,第一张运动处方仅适用于开始运动后的1~2周,随着机体对运动的不断适应,至少在1个月之内应进行调整,2~3月后才能使之固定。运动处方的调整涉及了运动项目、同一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变化。

  6、并发症患者如何运动才安全

  糖尿病足:运动时穿着合适的鞋子,注意足部保护。

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:运动时尽量避免眼压升高的动作,抗阻运动负荷不能过大,避免低头、憋气和无氧运动。

  糖尿病肾病:接受透析的患者也可以运动,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从而保证运动的安全性。

  7、如何避免运动引发的低血糖

  运动本身引发低血糖十分少见,但接受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能在运动时出现低血糖。为了预防低血糖发生,医生应通过分析患者使用的胰岛素类型,告知患者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段内进行运动。此外,医生还可嘱患者随身携带糖块,并加强对低血糖反应的警惕性。

  冬季糖尿病注重心里调节

  秋冬季出门活动少,朋友很少聚会聊天,容易出现情绪波动,而情绪激动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,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,而使血糖水平升高,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。因此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,避免负性情绪影响,保持情绪稳定。

  1、焦虑、恐惧

  患者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,又有多种并发症后,唯恐自己眼要瞎、脚要烂、肾要坏等,担心对其今后的生活、学习、求职、婚姻等产生不良影响,因此感觉生活无望,产生焦虑和恐惧感。其实糖尿病并非如此可怕,只要早期诊断,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,控制好血糖、血压、血脂等,并发症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,患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、工作,享受人生。

  2、长期血糖控制不佳

 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影响患者的情绪,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,易产生不配合治疗的想法,从而更加影响血糖控制,如此恶性循环下去,实在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。血糖控制不佳者,应争取医生的帮助,分析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,找出解决方法。只有血糖控制改善,精神状态才会得以改善,两者既相互制约又能相互促进。

  3、惧怕胰岛素

  有些患者十分惧怕胰岛素,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有成瘾性,而且天天打针太麻烦,怕痛,更怕他人误认为“吸毒”等。其实临床上提倡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,胰岛素也不会成瘾,加上现在先进的科技,可达到准确及无痛注射。至于他人的误解不必太在意,把自己的身体搞好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4、低血糖

  低血糖带来的不适,如心慌、手抖、出汗、迫不及待地要吃东西等窘迫状,使患者对“低血糖”产生恐惧感。所以,加强对低血糖的认识,加强血糖监测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对减少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非常重要。

  5、经济负担

  经济上的困难有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,是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正规的治疗,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及完善,完全可以把医疗费用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。

  冬季糖尿病防治感染

  气温的降低造成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,皮肤弹性下降,皮肤感染,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,尤其是有慢性咽炎,鼻窦炎,支气管炎患者,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,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。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,经常洗澡,对于皮肤破损、甲沟炎、疖肿、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;注意口腔卫生,坚持早晚,饭后刷牙漱口,患有牙病及时治疗,积极治疗。

  1、预防伤口感染。如果有伤口,要每天清洗,清洗伤口有许多种方法,目前临床常用的有,呋喃西林、双氧水、生理盐水、聚维酮碘稀释液清洗。清洗后进行伤口敷药。目前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加胰岛素湿敷,抗生素外敷等等。整个清理伤口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,所用器械都要严格消毒。不然引起继发感染,后果严重。不要外敷中草药制剂,特别是自制的,消毒不严格,容易引起继发感染。

  2、预防呼吸道感染。气温下降,季节转化,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期,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对要低,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,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,往往还伴有心脑血管等疾病基础,继发感染后病情相对严重,还有可能导致死亡。加强体育锻炼是最好的办法,糖尿病患者适合进行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快走、打太极拳等,还需要做一些扩胸运动、仰卧起坐和背部肌肉的锻炼等,对增强呼吸道功能有一定的帮助;应注意保暖,加强个人防护,尽量避免或减少进出人流密集的场所,注意口腔和鼻腔的清洁及护理;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。

  3、预防尿路感染。秋冬季节人们的饮水量下降,尿液冲刷尿道以保持泌尿道清洁的作用减少,当糖尿病病人血糖大于10mmol/L时,尿液中含有糖分,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,因此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增多,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。因此,要控制好血糖,并保证每天喝水2000毫升,这样才有足够的尿液冲刷尿道,降低感染的机率,此外还要做好个人清洁护理。

  4、预防皮肤瘙痒症。汗液和油脂都是保护皮肤润滑的必须物质,但秋冬皮肤为了保温,毛细血管会收缩起来,汗液减少,同时新陈代谢降低,油脂分泌也不旺盛,由此皮肤才会变得干燥。因此,洗澡水的温度不能过高,控制在40度左右即可,洗澡时间不要过长,尽量用弱碱性或中性的香皂,沐浴露等,浴后全身应涂抹润肤乳,保持皮肤湿润。尽量不要瘙抓,以免抓破以后感染。

  冬季糖尿病注重保暖

  1、头部保暖,头部与机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关系。人体散热最多的地方就是头部,气温越低,由头部散失的热量越多,所以外出时,必须戴顶帽子保暖。

  2、背部保暖,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,防止背部受寒,对患有过敏性鼻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等人极为重要。因背部许多穴位是人体内外环境的通道,特别是老年人应及早穿件皮、棉背心,睡觉时床上加铺一层被褥。

  3、脚部保暖,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,它有通往全身的众多穴位,可活跃肾经内气,滋阴补肾,颐养五脏六腑,强身健体。脚若受冷刺激,可直接影响到肌肉、骨骼和内脏的功能,从而诱发疾病,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,由于脏器老化、功能衰退,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、耐受力更差。如果不注意脚部保暖,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,损伤阳气而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。脚部保暖还可以预防糖尿病足要,所以从现在起就应穿双宽松的棉鞋和厚袜过冬。

  4、注意保暖的同时,经常捶捶背可提高免疫力。捶背可以行气活血,舒筋通络,因背部脊柱两旁有许多联络脏腑的穴位,捶打可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,防治疾病。

  温馨提示:在寒冷的冬季,糖尿病患者不同于普通人,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,天气骤冷时,最好呆在家中。如果要选择外出,就要适当的增加饮食量,使身体产生足够的热量,或者是增加厚衣服,戴上帽子手套,以免血糖升高。对于已经合并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,更要做好冬季的全面保暖,防止冻伤。总之,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控制血糖,平安过冬。
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
频道推荐

  • 养生
  • 风湿
  • 骨病
  • 医药
  • 热门链接

    美容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