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湿骨病健康/健康饮食/中医养生/医药资讯/四季养生/养生美容/健康减肥/风湿疾病/骨质疏松/骨关节炎/颈椎病/腰椎病/肩周炎
当前位置: > 健康养生 > 中医 > >正文

从远古发展到周朝的中医学术

 来源: 标签:中医养生

导读: 中医的发展,几千年,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这个问题不知道多少人好奇?其实总得来说,应该说从人类诞生的时候,医学就因为需要在慢慢形成与发展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中医学术的过去,看从远古到周朝的一段时间的中医历史! 远古中医 在这时期,中国版图上已……

  中医的发展,几千年,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这个问题不知道多少人好奇?其实总得来说,应该说从人类诞生的时候,医学就因为需要在慢慢形成与发展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中医学术的过去,看从远古到周朝的一段时间的中医历史!

  远古中医

  在这时期,中国版图上已形成不同的部落,起初始祖居民穴居野外,为生存必须与自然界斗争。在寻觅食物过程中,他们发现某些食物能缓和身体不适,但某些食物有毒性,能引致死亡。

  火的应用对当时穴居部落起了重要的改变,熟食不但缩短消化食物的过程,而且火能御寒、照明、驱散山洞中的潮湿,改善居住的条件,自然也减少了疾病。当时人们利用热石取暖时,发现以石头烘烤不同的体表部位可以舒缓某些不适,另外亦发现利用骨针捶击特殊位置可舒缓某部位的痛楚。这些经验奠定了草药、针灸治疗的基础。

  当时虽没有医生这种专职,但一些专长这方面技能的部族成员被尊称为"巫",因为他们治疗时往往结合巫术。

  黄帝与炎帝

  相传这个时代有两位传奇人物,黄帝与炎帝(又名神农)。历史学家虽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真正存在,但可以确定他们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2500-2700年。两人都被认为是中医药始祖之一,对中医药贡献良多。

  这两位人物被认为是两本中医巨著的作者;《黄帝内经》及《神农本草经》,此著作现今仍为人们广泛应用。据历史学家估计此乃托古之作,在古时人们喜欢将受尊重的老师或重要人物指定为某著作的来源,其实他们并非真正的作者。

  商代(公元前1700-1100年)

  商人民居住在中国境内的黄河盆地,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祖先之一。他们行医的方式非常原始,往往将迷信、传说及治疗经验结合应用。据当时出土的水牛及乌龟甲骨文记载,已有数种疾病的描述和治疗方法,人们更以酒及热水作药物,利用针及青铜刀作手术用具。相传以汤液治病始自此期。

  商人认为自己的存在与天地万物关系密切,大家所处的位置是,天堂在头上,地球在脚下,而人在两者之间。他们的信念是"地球是扁平的,并由三块同心方块组合而成",并以这个盖天说法来解释一切自然定律,而人与宇宙之间也因此而建立了很多联系。举例说,人类身体的皮肤被认定与地球的扁平特质相关;而五脏与五行的木、火、水、土和金相关;眼睛及耳朵与天上的太阳及月亮相关等。奠定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基础。

  周朝(约公元前1100-221年)

  共分为四个时期:西周公元前1100到771年,东周公元前770到256年,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到476年,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到221年。

  儒学及道家思想

  周人于公元前1100年灭商而建立西周王朝,虽然沿用商代遗留的礼仪及制度,但人们开始反抗旧有的礼节及思想。在这段时期,人们开始道德崩溃,封建诸侯之间时有战争,政治及社会极不安定。两位历史人物应时冒起,其一是始创儒学的孔夫子(公元前557到479年),他是社会改革者和导师,希望将动荡的时局回复平静。与其同时代的还有老子(生于公元前590年),是道家思想始创人。道家思想偏向于哲学方面,而儒学则讲求实际。这些思想至今仍影响中华文化,对中医的实践非常重要。

  宫廷医师

  周朝医药当比商代为进步,但皆集中在王宫,并已有制度。根据《周礼》的记载,东周时期已存在有系统的医疗组织,宫廷医师需接受不同的专科训练,例如疾医负责疾病治疗工作,属现代医学的内科,疡医负责治疗疮伤、皮肤病、骨折或其他创伤,食医负责王宫内饮食调配,相当于今日的营养师。另外还有负责动物治疗的医师,是中国首个法定的兽医。其时医术已开始分门别类。

  扁鹊

  扁鹊的行医手法是以四种中医检查步骤为基础,即观察病人舌、耳、鼻、眼、面、口及喉;听诊病人语气、咳嗽或其他身体异动;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过程;最后会替病人搭脉。他更相信疾病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所造成。以此,扁鹊被喻为是妇科、儿科、眼科、精神科及耳鼻喉科的治疾圣手。

  黄帝内经

  在战国时代,中国处于七国诸侯分割的情况。约于此时,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开始应用于疾病成因方面,更被发扬到作为学校教材并记载在文献中。阴阳学说一直未能确定是源自那里及什么时期。

  《内经》虽称是皇帝所写,其实是由数位作者经过长时间汇集而成的作品,它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。是由《素问》及《灵枢》两书合成,《素问》于春秋战国未期完成,而《灵枢》成书于公元2年,又在汉代(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)修改。《内经》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基础,内容非常广泛,除了医学,亦阐述道德、哲学及宗教。其主题渗透、贯穿道家思想、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各方面。

  在1973-1974年,长沙马王堆墓穴出土了一批医学文献,属于公元前168年以前的文物,其中有一本叫《五十二病方》,详细记录了52种疾病及52种方剂,是中国最早的中药学参考文献。虽然如此,《内经》仍是最广泛参考的文献之一,现今许多学者仍以《内经》的丰富内容为启迪。

  结语:以上是古代中医发展最开始的阶段,是对远古到周朝时期中医发展的简单介绍。想要详细了解中医历史的朋友,应该从中收获了不少的信息。看完之后,我们不禁感叹,中医的历史真的很悠久,博大精深,一直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!

延伸阅读:
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
频道推荐

  • 养生
  • 风湿
  • 骨病
  • 医药
  • 热门链接

    中医养生